每个人都渴望幸福,却常常在玩不幸的游戏 | 余老师谈亲密关系(上)
小编说
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,但有时候总会觉得没那么开心快乐。这是因为我们常常从外界寻求满足,将幸福的主动权交给了别人。一旦外界无法回应自己的期待,我们就感到不幸福。
在这篇文章中,余老师解释了亲密关系烦恼产生的原因,并告诉我们要将幸福的主动权攥在手中,需要学习自爱的功课。
亲密关系:一堂生命的必修课(上)
作者/余金聪(心理中心专职教师)
插画/网络
但凡是人,几乎就不可能没有亲密关系的烦恼。
亲密关系并不仅限于男女的爱情关系,只要两个人亲密到一定程度,如室友、同学、同事、朋友、家人等,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。当然,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能量最大、张力最强的,因此冲突也最大,也最容易让人心碎。
亲密关系就像一面镜子,不断照见自己,帮助我们更多更深地看到自己的需求、生存模式和被卡住的生命能量。
一、每个人都渴望幸福,却常常在玩不幸的游戏
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快乐地生活,因着这样的需求,我们开始对外在的人、事、物产生很多期待。
我们认为自己的幸福由他们主宰,同时也认为自己的伤痛都是由他们制造。
当外在的人、事、物满足我们的期待时,我们就会开心快乐,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幸福感却并不持久;
当外在的人、事、物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时,我们就会伤心、难过,感到失望。
无数次的失望之后,我们就会绝望,开始抱怨自己是多么地不幸,多么地倒霉。长期陷入绝望中,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,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。与此同时,我们往往在身体上、关系中或事业上就会出现各种问题,严重时甚至搭上生命。
生活中,我们或许一直在玩的就是这个游戏,在不断地对外在的人、事、物的期望中慢慢损耗自己的生命能量。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(余老师制图)
从小到大,我们一直都渴望来自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,但是天底下很少有完美的父母,我们总有这样那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,这时就有一些未满足的期待形成,我们在这个点上的生命能量可能就卡在那里,于是这辈子就在生命中不断地外求来满足这些期待。
比如,小时候考到非常优秀的成绩,很兴奋,希望回家后得到父母的欣赏和赞扬,结果回家后却被父母反问怎么还差几分才得满分,这个渴望被欣赏、认同的心理需求就没有得到满足,我们带着失落、伤心甚至愤怒,悄悄地把这个需求和这种情绪体验放在心底。
随着长大,我们开始渴望老师能够欣赏和认同自己;恋爱中,渴望得到男/女朋友的认同;工作中,渴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同;婚姻中,渴望得到伴侣的认同。
假设他们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,那种失落、愤怒的情绪就会被再次唤醒,开始认为是老师、恋爱对象、同事、领导、伴侣导致我们的伤痛。
殊不知,这份伤痛早已在我们内心世界种下种子。这个在专业上就叫投射,我们把早年没有被满足的无条件的爱的需求全部投射出去,陷入不幸游戏的死循环中,伤害自己、伤害他人!
那怎么解围呢?
事实上,我们需要调整一下关注的焦点。在不幸的游戏中,我们一直把关注点都放在外面,渴望外在的来满足自己。
其实,这个时候我们幸福的主动权是交给他人的。
我们需要赢回自己幸福的主动权,借着每一次失望、绝望,甚至是已经发生的问题,看看这些与我们自己的关系是什么,开始尝试探索了解自己。
此时,我们把关注点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,开始学习自爱的功课,学习如何做自己内在的父母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,进而找到一条了解自我、理解自我和接纳自我的解脱之路。
二、什么是自爱的功课?
自爱的人是以自我满足为中心,当他人不能满足我的期待时,我会自己满足自己的期待;当他人满足我的期待时,常常心怀感恩之心,而不是觉得对方理所当然。生命是主动的、鲜活的,幸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!
很多人同时还会问自爱难道不是自私吗?
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玩不幸游戏的人,往往陷入到自私的状态里。自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,认为外在满足我的需求是理所当然。
当他人满足我的期待时,我就开心、快乐;当他人不能满足我的期待时,我就伤心。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人,有两个按钮。当别人按到自己红色的按钮时,就会感到幸福;当别人按到自己绿色按钮时,就会感觉到不幸。生命是被动的,幸福的主动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。
事实上,不幸的游戏其实就是一个儿童游戏。孩提时期,我们玩这个游戏,是大众所能接受的。
但是,当我们成年后,如果继续玩这个游戏,恐怕就会出现很多功能不良的问题。
比如人际关系处理不好、恋爱婚姻关系不和谐等等……如果我们想要长大“成人”,想要为自己的生命担责,决定自己生命的方向,自爱的功课一定是我们生命的必修课!
❤ 后 记
自爱的功课是我们生命的必修课,所以余老师在下一篇文章中具体介绍了如何学习自爱的功课,以此逐渐掌握幸福的主动权。敬请期待!
本期“助力晓南”团队成员亮相:
@ 一只帅比
有些喜欢?请推荐给你的小伙伴。
加入晓南?私信戳我。
END